永青文库,位于东京目白台此一隔着神田川可遥望高田马场一带的高地上,约相当于江户时代以来坐落在此的广大细川家宅邸之一部分。近年来,其斜坡处一带经整修后,成为向公众开放的肥后细川庭园,文库本身亦以公开熊本藩主暨细川家所藏文物的机构而闻名。
细川家与中国绘画
众所周知,细川家乃室町幕府三管领之一的名家支系,自肥后细川家第一代细川藤孝(幽斋,1534—1610)及千利休得意门生细川忠兴(三斋,1563—1646)以来,家族世世代代皆着意于文化事业,亦相当关心文物之收藏,直到近现代为止,皆是如此。
永青文库收藏有众多中国书画名作,光是中国绘画就超过50件。若由这批作品中能确认取得时期的作品来看,可得知第十代细川齐兹(1759—1835)和身为文库创立者的侯爵,即第十六代细川护立(1883—1970),投注的心力最多。细川护立与方洺(1881—1940)、张大千(1899—1983)等不少中国画家亦有直接往来,因此也有不少为他挥毫,题赠给他的作品。
1.(传)边文进,《海棠牡丹八哥鸟图》,永青文库藏
在江户时代收集而来的“唐绘”中,以宋元画作为憧憬的对象(其高峰为室町时代所建立的“东山御物”[足利将军家收藏])仍占有支配性地位。“东山御物”所显现的风格偏好,主要为南宋绘画,大致可分为由皇帝或宫廷画家所作的“皇帝的绘画”,以及“禅宗的绘画”等出自禅僧之手的禅宗画和设色道释画。除此之外,在江户时代,还在受到“锁国”限制的同时,陆续接收大量呈现新风潮的明清画作,并有清朝画家赴日造访。这些被统称为“来舶画人”的画家,在中国并不是多么有名,反而在日本得到很高的评价,为同时代画坛带来很大的刺激;沈铨(1682—1760)即为其中代表。由于明代“吴派”文人画的优秀作品和在清代宫廷发展出的以“四王吴恽”为首的文人画等,在中国备受重视,鲜少传到日本,因此那些流入日本的明清绘画,主要还是继承宋画传统的明代“浙派”佳作;它们在中国虽鲜为人知,却传递了当时的文人画画风。
2.佚名,《松鹰图》,永青文库藏
尽管身为执政者的大名们在搜集中国绘画时,不只是将其视为美术品,亦以之为彰显权威的“威信财”,但从中还是能确认并归纳出日本所喜爱的新旧(即宋元和明清)之作。在整个江户时代,由于著名的“东山御物”已难以取得,承继其画风的作品遂取而代之,由中国大量传入并在市场上流通。其中尤以明代“浙派”多有大尺幅作品,受到大名的收藏和喜爱。例如在诸大名家的收藏当中,必定都能找到带有吕纪传称的设色花鸟画,或被认为是林良所绘制的水墨花鸟画等。
本次展览以江户时代后期的细川家第十代,即熊本藩第八代藩主细川齐兹的收藏品为核心,是了解江户时代重要文化舵手,即大名家中国绘画收藏的绝好机会。
第八代藩主细川齐兹的眼光
细川齐兹出身宇土藩的细川家,原名细川立礼,为该藩第六代藩主。天明七年(1787)九月,其本家熊本藩第七代藩主细川治年(1758—1787)过世,嫡子亦皆离世,身为细川治年义弟(小舅子)的细川立礼便作为其养子继承家业,于十一月十五日拜谒第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1773—1841,1787—1837在位),并于十二月十六日晋升为侍从(从四位下),由德川家齐授予偏讳,改名为细川齐兹。他担任藩主时,虽试图振兴藩地财政,成果却不如预期,又因自然灾害之侵袭,及江户藩邸遭到烧毁等,使得整体开销大增,未能改善原本穷困的状态。文化七年(1810)十一月,细川齐兹将家督之位让予三子细川齐树(1793—1826),之后即隐居度日,于天保六年(1835)十月过世,享年81岁。细川齐兹能乐造诣颇深,有自作能曲《延寿樱》和亲笔所书的能乐谱留存下来。他也是历代藩主中最关心绘画者,不仅在藩领内聘雇画师,也找来在都城活跃的江户画坛画师制作绘画,甚至亲自执笔作画,并收藏许多画作。
细川齐兹收藏中国绘画的部分情况,可由《古画御挂物之帐》得知一二。《古画御挂物之帐》记录的时间,限定在文化八年到文政六年(1811—1823)之间,对应到熊本藩藩主则相当于细川齐兹、细川齐树两代在位时期。从书中可知,细川齐兹的藏品颇符合当时大名们的收藏喜好,而且他除了在江户一地,也通过在京都和奈良等地“献呈”或“购买”等种种方式积极收藏中国绘画。
在其宋代藏画中,可见到牧溪、罗窗等画僧,和赵昌、苏汉臣、马逵、夏圭等宫廷画家,以及以画龙闻名的陈容等大名。元代部分,除了与牧溪齐名的道释画名家颜辉,尚有钱选、赵孟頫(1254—1322)、李衎(1245—1320)、王冕(1287—1359)等文人画家,以及只在日本知名的杨月涧、赖庵等画家之名。这些都是屡见于“中渡”绘画(江户时代传来的绘画)的画家。至于青绿山水画名家赵伯驹、盛懋、盛著之名数度出现,则略显珍稀,可看出细川齐兹对青绿山水的关注。
明代占压倒性之多数者,为戴进(1388—1462)、边文进、林良、吕纪、吕健、吴伟(1459—1508)、张路、吴良知、汪肇、愈增、宋臣等“浙派”画家。另外,在唐寅(1470—1524)、仇英等活跃于苏州的画家之外,还能确认周之冕(1521—?)、蓝瑛、陈嘉言、李一和、谢天游等明末清初画家,和清代孙亿、沈铨等花鸟画家的名字。
3.林良(款),《芦雁图》,永青文库藏
细川齐兹收藏的中国绘画
接下来检视这份文献里所出现的中国绘画中,12件现藏永青文库画作的入藏顺序。
首先想举出的,是(传)边文进《海棠牡丹八哥鸟图》(图1)。此画购入于文化八年(1811)夏天,即《古画御挂物之帐》记载中最早购入的年份,并附有狩野养川院雅信(1823—1859)的箱书。边文进,字景昭,沙县(福建省)人,其落款中屡屡出现的陇西(甘肃省),则为其原籍所在地。明永乐、宣德年间(1403—1435)任武英殿待诏一职。观此画描绘枝干的方法等,确实具有边文进作画的特征。
稍隔一段时间后,则有据说是钉泽益次郎于文政三年(1820)十月献呈的《松鹰图》(图2),尽管作者不详,但在现存鹰画中画风甚古,不排除可上溯至元代至明代的可能性。
文政四年(1821)五月由高木作右卫门献呈的沈铨《芦雁图》(图4),为大尺幅的气派作品,但未书纪年。沈铨是活跃于清代前期的职业画家,浙江省吴兴人,字衡斋等,以“南苹”一字行世。据说,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1684—1751)因当初向清代商贾求取明代以前的名画遇到困难,遂改而招聘沈铨。他在雍正九年(享保十六年[1731])到达日本,但停留时间只有一年又十个月。日本现存诸多沈铨画作,几乎都是他返清之后的作品,本图也不例外。但在市场上大量流通的传沈铨晚年画风之作品中,此幅可谓质量不错的作品。
4.沈铨,《芦雁图》,永青文库藏
文政四年九月购于江户的吕纪(款)《花鸟图》双幅(图5)、文政四年十月购于吉田(京都屋敷)的林良(款)《芦雁图》(见图3)、文政四年十二月购于江户的(传)吕健《芙蓉鹭图》(图6),都是在同一年的后半年陆续买进的明代花鸟画,不过它们全是反映各家画风的作品(难以被看作是真迹),代表“中渡”明画的普遍水平。
5.吕纪(款),《花鸟图》双幅,永青文库藏
6.(传)吕健,《芙蓉鹭图》,永青文库藏
文政五年(1822)四月献呈的杨月涧(款)《茄子图》(图7),主题及画风不同于其他的传杨月涧作品,很难具体说是真迹。茄子是带有多产意味的吉祥画题,同样的作品在德川美术馆、日本民艺馆、智利圣地亚哥美术馆等机构亦有收藏。
7.杨月涧(款),《茄子图》,永青文库藏
文政五年五月购于南都(奈良)的顾氏《咸阳宫(楼阁)图》(图8),为大幅界画作品,全幅描绘细腻,故有认为其来历为南宋院画,但实际制作年代看来应在15世纪后半叶左右。
8.顾氏,《咸阳宫(楼阁)图》,永青文库藏
文政五年七月购入的谢天游《青绿山水图》双幅(图9),为《四季山水图》四幅中的两幅,另以双幅的形式流传,且购入时已是分开的状态。谢天游是活跃于明末清初的画家,闽县(福建)人,字尔方,山水画被评为“奇古”。目前可以看到琉球画家以其为师的记录,对琉球画坛的影响值得关注。
9.谢天游,《青绿山水图》双幅,永青文库藏
文政五年八月由御花畑(细川家别邸)献呈的(传)刘祥《云龙图》(图10),旧传作者为南宋陈容,后改定为明代雪溪刘祥。画题“引子龙”是描绘龙画当中的亲子龙,画风看来则是明后期的作品。
10.(传)刘祥,《云龙图》,永青文库藏
文政五年十一月购于江户的李一和(款)《花鸟图》三幅(图11)未必是真迹。李一和为上杭(福建省)人,字雪峰,号小山后人。其作品只在日本流传,但因狩野探幽(1602—1674)参看了他的画作,因此他是从江户时代起就受到瞩目的画家。
11.李一和(款),《花鸟图》三幅,永青文库藏
文政六年(1823)正月由御花畑献上的汪肇《月雁图》(图12),是被视为汪肇基准作的重要画作。汪肇主要活跃于正德年间(1506—1521),休宁(安徽省)人,字德初、克终。他虽是被列为明代“浙派”中“狂态邪学”一派的画家,但也有文人画风的作品,画风甚广。此幅在继承林良画风的水墨花鸟画当中,亦属典型之作。
12.汪肇,《月雁图》,永青文库藏
此外,藩绘师卫藤胜夷(?—1831)的《缩画帐》,是文政十一年(1828)于御马见所(练习马术或观看赛马的场所)举行风入(使衣类、书物等通风,去除湿气)时,将细川齐兹所收藏的11件唐画缩小描绘作品。其中可确认现存永青文库的作品有两件,即《古画御挂物之帐》所登录的明代(传)吕健《芙蓉鹭图》和另一件未登录的明代吕纪(款)《花鸟图》(图13),可为细川齐兹收藏的中国绘画再添一笔。
13.吕纪(款),《花鸟图》,永青文库藏
本次展览全数展出了细川齐兹收藏且现存永青文库的13件作品。江户时代后期,细川家所收藏的明清绘画,与当时大名家看重明代绘画的中国绘画收藏喜好若合符节,其中亦包括现代鉴定眼光判定为真迹的佳作,如汪肇的作品等,可见细川家拥有可选出较佳质量作品的“眼光”。
由于现今对于中国绘画的理解,与江户时代存在明显的分歧,因此细川家或许能说是一个可借以认识大名家对于中国绘画的兴趣及其欣赏方式的重要例子,且又能从《古画御挂物之帐》等文献推知其取得作品的时期、地点、方法等,诚属相当少见。其中所呈现的绘画史观,理应能反映在与之同时代的近代绘画制作及欣赏中,亦当有助于理解彼时欣赏近代绘画时应有的样态。
附带一提的是,永青文库收藏的北宋黄庭坚(1045—1105)名迹《伏波神祠诗》卷(图14),历时三年的修复终于完成,重现美丽样貌。本次展览为纪念此作修复完成,将限定于前期(10月19日—11月10日)特别展出包含题跋在内的全卷作品,机会难得,喜爱此作的朋友莫要错过了。
14.黄庭坚,《伏波神祠诗》卷(局部),日本重要文化财,永青文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