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生动的展览形式,让珍贵中华传统文化古籍活了起来,拉近与观众距离。
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5周年之际,国家图书馆特策划此次“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联合国内8家图书馆、博物馆,粹选传世善本与出土文献,包括甲骨、简牍、石刻、善本等多种类型,植根中华文脉,聚焦典籍深刻内涵,同时展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等项目成果。
展览共分为“民族元典”“轴心时代”“中华一统”“交流互鉴”“文化高峰”五个单元,并特别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及“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第一单元“民族元典”从 “五经”出发,展示《易》《书》《诗》《礼》《春秋》这五部民族元典的气势磅礴、思想深刻,再到经后世学者不断扩充形成的“十三经”,揭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
第二单元“轴心时代”立体呈现了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首个盛世——百家争鸣时代,有志之士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思想并积极进行学以致用的社会实践,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激烈的交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些伟大的思想超越时空,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第三单元“中华一统”梳理了“大一统”概念的提出、深入阐释和扩充,并通过史书、舆图、地理文献等多种类型典籍阐述了政治制度、法理法令、地理空间,乃至文化教育的统一是“大一统”观念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坚实基础,揭示“大一统”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重要文化纽带,也是中华儿女情感深处的共同追求与价值认同。
第四单元“交流互鉴”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外文化交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开放包容与兼收并蓄。
第五单元“文化高峰”通过展示中华民族在数学、艺术、科技等不同领域创新进取、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以及《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承载着文人墨客风雅逸趣和精神追求的文学作品,串联起磅礴生长的中华文脉,全面呈现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本次展览共展出珍贵展品54种75册件,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七年(1180)池阳郡斋刻本《山海经》、熹平石经《尚书·尧典》残石、宋嘉定十年(1217)当涂郡斋刻嘉熙四年(1240)淳祐八年(1248)十二年(1252)递修本《四书章句集注》、宋绍兴二年至三年(1132-1133)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资治通鉴》、宋刻本《陶靖节先生诗》,山东博物馆藏“工典”卜骨等。
为全方位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使观展过程更具趣味性,展厅内设置了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互动展项,引领观众利用新技术走进典籍的世界。进入展厅,触目所及为循环播放展览主题影片的大型沉浸式透明led屏,观众可以在观看影片的同时透过屏幕看到展厅内部的展陈,屏幕前景和展厅后景融为一体;展厅墙面设有纱幕氛围投影,为整个展览烘托出古典氛围;长条特型触摸屏舆图互动区,配合展品进行内容拓展展示;百部经典古今对话区,以时间线为检索方式,对百部经典内容进行展示;展柜互动透明屏可感应观众在指定点位位置自动展示《楚辞》内容,触摸屏幕还可了解更多展品信息,为观众创造独特的阅读互动方式。展厅内设置了雷达波人体感应技术,探知人体存在则开启照明,一方面能够节约能源,提升设备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对光敏感的文物曝光时间,使纸质文物长期陈列成为可能。
此外,展厅还提供了免费扫码听读的中英文语音导览,可以拓展阅读查看更多展品相关资源内容。
本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辽宁省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山东博物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甘肃简牍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协办。展览今起(9月10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一展厅面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