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
美,一个古老而迷人的话题,数千年来深深吸引着人类的心灵;它贯穿于各个时期的艺术之中,以多变的形态和多元的表达,在人类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美是什么?”这一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一直牵动着古代哲学家、数学家、诗人和艺术家的思绪。于11月6日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就给出了“古希腊式的答案”。这一将持续至2025年6月5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希腊文化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主办的展览,通过展示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的279件(套)陶器、青铜器、金银器、玻璃器、壁画、雕塑等不同类型的珍贵文物,展现了“美”在古希腊精神世界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古希腊人通过对“美”的探索实现自我超越,并引导观众对“美”之于人类的特殊价值进行深入思考。
近300件(套)文物背后,5000年古希腊历史缓缓流淌。从新石器时代充满抽象而稚拙的日用陶器到基克拉迪标志性的几何人像,从迈锡尼精美的黄金饰品到红像陶瓶上酒神的狂欢,从神秘的古风的微笑到古典美学范式的人体雕塑……展览中方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朱晓云介绍,展览从“日常”“妆饰”“人体”三个角度,以“寻美,永恒的主题”“爱美,不变的天性”“镌美,卓越的塑造”“美,无尽的求索”四个单元,展开古希腊生动的美学图卷,打破人们对于“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希腊”的刻板印象,邀请观众重温古希腊那被“美”定义的艺术与生活。
卢浮宫那不勒斯式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像
来自埃庇道鲁斯的阿波罗·马利亚塔斯神庙
公元一世纪上半叶
展览从约公元前460年至公元前450年的大理石女性头像浮雕圆盘残片这件文物开启“美的旅程”。被考证为爱与美的女神的阿佛洛狄忒,浓密头发束成一个髻,蜷曲地披在修长的脖颈上,流露出优雅与均衡之美。古希腊这片被阿佛洛狄忒垂青的古老土地,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美学杰作,这些作品犹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古希腊文明,于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环境诞生的美学形态中,不仅蕴含了数之不尽的“美”的不同版本,而且展现出人类为在对立中创造和谐之美而做出的努力。展览中,在带有双色迪米尼风格装饰的陶碗、绿泥石平锅形器皿、刻纹抛光红陶瓶、百合和番红花纹杯等日常器具中,公众也可以清晰看到人类艺术追求的不断变化;而这恰恰证明了,“美”是人类的普遍需求,人类永远不会停止以最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去表达“美”。
从新石器时代到古典时代晚期的文物,展示了人类对美经久不衰的渴望;展览中更是随处可见阿佛洛狄忒的身影——展览的“爱美,不变的天性”篇章就从卡皮托利尼式阿佛洛狄忒雕像展开。朱晓云介绍,它复刻于古希腊著名雕塑家普拉克西特列斯的《克尼多斯的阿佛洛狄忒》。多类型的文物呈现出古希腊人对阿佛洛狄忒的追逐,由是开始使用美容工具、搭配服饰、佩戴珠宝、打造发型以及涂膏和抹香,以增加个人吸引力并彰显自己的审美偏好。
古希腊凡人女性对美的关注丝毫不逊于神祇,而为了加强美的吸引力,古希腊女性会使用化妆品来提升自己的外貌。展览“首饰与发饰”小单元中金光闪闪的首饰文物更散发着炫人眼目之“美”。米诺斯文明发展出了花丝和黄金造粒工艺,迈锡尼时期又出现了镂刻工艺,半宝石也让珠宝更添华光;古风时期和古典时期,凸纹、镂空、珐琅等工艺出现,古希腊的珠宝制作技艺日臻精湛。展览中一件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金链网头饰尤为引人关注,它镶嵌红宝石与蓝珐琅,中心装饰右肩负箭筒的女神阿尔忒弥斯形象,说明神灵特别是女性神祇,都有精致的首饰和发型,这也是古希腊人生活的一种映像。
“多元”的展览,除了目视之外,还要有嗅闻——芳香中更能体会到古希腊多元的美。在迈锡尼时期,芳香油生产是最繁荣的王室产业之一,线形文字B泥板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关于迈锡尼时期生活方式的历史线索,其中就有以橄榄油为底油制作芳香油的宝贵信息。展览中策展方特别呈现了玫瑰、莎草、鼠尾草、没药等调制芳香油的植物、草药,当观众走进“迈锡尼香氛世界”小单元,就可以闻到一股股幽香的“美”。
何为最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副馆长德斯波伊娜·伊纳蒂亚杜的“艰难选择”是大理石库罗斯雕像:“这件雕塑体现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理想状态。从这时起,雕塑不再只是庄重的神祇,还是面露微笑充满活力的人,散发出美好与希望。”它也更符合公众印象中的古希腊——遍地大理石雕塑。它也是“镌美,卓越的塑造”篇章中一件重要作品。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下,人们对“人”的价值和潜力也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几何陶”时期的青铜雕像反映了英雄时代的精神;在古风时期,社会需求导致了大型雕塑的诞生,雕塑的主要题材为健壮的裸体青年和盛装的优雅少女;直到古典时期,平衡、对称与和谐的原则盛行,雕塑作品体现了永恒的美丽和青春、内在和外在的均衡发展;希腊化时期,雕塑偏好表达写实的剧烈动作和迸发的激情,而从公元前2世纪末开始直至整个罗马时期,艺术又回到从古典时期的作品范例中汲取灵感和指引。
阿尔忒弥斯金链网头饰
来源未知(人称“卡尔派尼西宝藏”的一部分)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
展览巧妙地用日常视角打开一幅古希腊美学图卷。在这幅图卷的尾声,展方呈现了一件公元前1世纪的大理石男子肖像头部,一个无名人物的真实面孔,承载着短暂的思绪和日常的烦忧,那垂垂老矣的面容,更像是对古希腊文明暮光的隐喻。然而古希腊文明,已经为后世留下一个关于“美”的空间,透过无数见证美、创造美的文物,对美的内涵以及它对人类的价值进行深入思考——纵观古希腊艺术的演变,我们可以感受到,对美的追求,能引导人们认识自己的内心。多元的美让人们对内心世界有了多层面的理解,也让我们距离人类的本性更进一步。
“美,既是对感官愉悦的回应,也是深层文化、社会与政治观念的映射。古希腊人深信,美不仅是对人类形体的颂扬,更是身体与心灵之间的和谐平衡。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先贤,更是将美的本质视为道德与智慧的卓越典范,与真理、美德紧密相连。此次展览的每一件展品,都在揭示这些深邃的理念,展现古希腊社会如何通过艺术,外在形式与内在观念两个维度,对美进行深刻的诠释与表现。”希腊共和国文化部部长莉娜·门佐尼在展览前言中如此表示。因而,“多元的美”,也可以被视作对“美”这一人类进化重要驱动力的一首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