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山西  河南  河北  陕西  辽宁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甘肃  青海  安徽  广西  湖南  广东  山东  海南  湖北  宁夏  吉林 
您现在的位置: - 新闻资讯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百余幅明清肖像画在京展出

央视网消息(记者 韩丹)12月9日,由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共同主办的“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从中国美术馆藏、南京博物院藏作品中遴选出百余件(套)肖像画作品,以时间为序,分为明、清两个部分予以展出。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厅现场介绍展览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展厅现场介绍展览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肖像画是记录人物的体貌,兼具功能性与观赏性的一种绘画创作形式。中国的肖像画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发展到明清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涌现出曾鲸、禹之鼎、徐璋等一批杰出的画家。他们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拓展了肖像画的题材、表现形式和创作技法。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古往今来,无问西东,肖像画都以直观而鲜明的思想性、社会性和时代性映涵着艺术之于人性表达的独特、深刻和绝妙。从庙堂壁画到立轴手卷,丹青妙手们将古圣先贤、帝王名臣、家族尊长、高僧文士以及各类供养人的形象绘制其上,演化出独特的中国肖像画范式体系。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两晋之际,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数千年间被肖像创作者奉为圭臬。宋元时期,文人画大兴。及至明清,肖像画在人物画科日益式微的背景下异军突起,无论实践创作抑或理论总结,皆呈丰富活跃之态势。值得一提的是,明清肖像画中体现的中西互鉴,是一个立足本土审美的吸收接纳过程。画家在文化态度上所持的从容与宽容、自觉与自信,让此过程“化西”而不“西化”,成为一次基于主动性文化选择的审美嬗变。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走入不同文明,发现别人的优长,启发自己的思维”,是激发创新活力最直接的方法。对今天中国美术的创作与发展而言,明清肖像画“混同出新”的成功经验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也正是中国美术馆和南京博物院共同策划主办“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的初心所在。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此次展览反映了我国明清时期肖像画的演进历程和艺术成就,以及民俗、宗教、服饰、审美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展览将展出至2022年1月16日。

展览作品欣赏:

影像  佚名  绢本设色   年代不详 167cm×95cm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

影像  佚名  绢本设色   年代不详 167cm×95cm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

影像  佚名  年代不详 绢本设色  265cm×148cm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

影像  佚名  年代不详 绢本设色  265cm×148cm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

赵德昌夫妇像 任伯年 纸本设色 148.5cm×80cm 1885年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赵德昌夫妇像 任伯年 纸本设色 148.5cm×80cm 1885年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吴仲英先生像 任伯年 纸本设色   150.6cmx64.8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吴仲英先生像 任伯年 纸本设色   150.6cmx64.8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国画男影像   陈一潢  绢本设色  142.8cm ×89.7cm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

国画男影像   陈一潢  绢本设色  142.8cm ×89.7cm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

徐渭肖像  佚名 绢本设色45.4cm×26.4cm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徐渭肖像  佚名 绢本设色45.4cm×26.4cm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李太僕肖像  佚名  绢本设色45.4cm×26.4cm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李太僕肖像  佚名  绢本设色45.4cm×26.4cm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范仲淹画像  佚名    绢本设色28.9cm×25.4cm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范仲淹画像  佚名    绢本设色28.9cm×25.4cm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魏仲雪像 罗虚白  纸本设色28cm×97.8cm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魏仲雪像 罗虚白  纸本设色28cm×97.8cm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乔莱花雨坐禅图   禹之鼎  纸本设色    37.5cm×29.5cm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乔莱花雨坐禅图   禹之鼎  纸本设色    37.5cm×29.5cm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