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山西  河南  河北  陕西  辽宁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江西  福建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甘肃  青海  安徽  广西  湖南  广东  山东  海南  湖北  宁夏  吉林 
您现在的位置: - 书画知识
从人民生活和文化传统中汲取创作营养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决定了文艺创作方式方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创作之源,全面精准把握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在创作形式、题材、体裁、风格、手法上实现突破,在审美领域、审美品质和审美形式上不断开拓,理应成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一项重要的看家本领。

从人民生活和文化传统中汲取创作营养
朱乃正《春华秋实》左168cm×84cm; 中168cm×168cm; 右168cm×84cm 1979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需要深悟“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的哲理,在反映人民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能否书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根本上是要看能否书写出人民群众在当下时代的忧乐、渴望和追求。新时代呼唤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向人类精神世界最深处开掘,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把握和反映这个伟大时代,彰显其不可替代的精神价值,立志从艺术维度上、从历史进程中不断拓宽人类的精神空间,作出中华民族的独特贡献。 

从人民生活和文化传统中汲取创作营养
陈白一《苗寨欢歌》 107cm×124cm 1982年作 中国美术馆藏

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需要深谙“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规律,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毛泽东同志指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创作不能简单地成为生活的“留声机”和“照相机”,而是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普遍和细微,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和审美升华,形成艺术中的各种典型。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只有静下心来精心构思、科学谋篇、精雕细刻,用心用情用功用力,以充沛的激情、精练的语言、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节、感人的形象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才能让文艺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与人民文化需求心心相印,创作出属于这个伟大时代、伟大民族的扛鼎之作。

从人民生活和文化传统中汲取创作营养
商亚东 《最美太湖水》 油画 布面油彩 2019年 230cm×500cm 中国美术馆藏

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需要具有“读懂社会、读透人生”的慧眼,从平凡的世界里发现不凡的人生。现实世界复杂多变,要求文艺工作者有足够的能力和本领看到美善、希望和光明。当我们都能自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用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用艺术的灵感去把握人生,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艺术家便呼之欲出了。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只有不断锤炼自己的政治鉴别力和艺术敏锐性,从看似琐碎的柴米油盐中品味生活,从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凝练价值,才能使作品饱含生活的底蕴和人间的真情,作品才能更具有烟火气和生命力。

从人民生活和文化传统中汲取创作营养
刘元捷 《牧民巴桑》 雕塑 玻璃钢 155cm×280cm×195cm  2019年 中国美术馆藏

准确把握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需要秉承“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的传统,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千百年来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河南卫视《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从中华文明宝藏中开掘素材内容,融入传媒新技术,将观众带入中华美学意境。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把一批蕴含中国元素、符合世界审美潮流和中华审美风范的文艺创新节目呈现给全世界,以艺术的方式表现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成功秘诀。新时代文艺的成功实践不断证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取材和演绎,把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表达出来,引发人们的记忆和共鸣,唤起人们骨子里渗透的文化力量,已经成为当代文艺创作锻造经典的重要路径。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只要树立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的雄心,珍视民族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通古今之变、融中外之长,就一定能够推出彰显民族精神气质、时代进步潮流、人民奋斗伟力的精品力作。
从人民生活和文化传统中汲取创作营养
王玉珏 《春风》 中国画 纸本设色 140cm×98cm  1985年 中国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