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1897年3月14日—1971年9月5日),字大颐,自署阿寿 、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偶作人物。其作品墨彩纵横交错,构图奇崛,引人入胜。
潘天寿的出身与齐白石相似,自小就经受了农村劳动生活的锻炼。但其学养却近似于黄宾虹。而由于他晚齐、黄二十多年,所接受的教育比之齐、黄更多现代性。和齐、黄一样,潘天寿没有从师于某一著名的大家,也是博采众家,集诗、书、画、印为一,用自己的天赋、气质和后天的阅历统驭画笔,开拓出一条蹊径。他的风格和创造性可用他自己的印语来概括:“强其骨”。
“强其骨”一方面,是用笔上大都化圆为觚,求方折、挺拔、生辣和雄劲。另一方面,在造型和构图上,选择出奇制胜的视角,几乎全以方折觚线构造形象布势,在画史上前无古人。
潘天寿的花鸟画布置,往往有奇思别想,既讲究全局气势的呼应开合,结构的严整性,又十分注意局部的严谨安排,使画面的每一部分,包括题款、印章、都能互相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以《先春梅花图》为例,画面左、右、下三面物象与题款,形成了四面包围之势,大胆虚空画面中部,独具一种空旷之感。这也是潘天寿许多画作在构图方面的一个共同特点。
古今中外绝大多数的绘画,多着眼于画幅的中间部位,都将主体置于画面中部。尤其是西洋画,中间多实,四边四角多虚。而潘天寿独具匠心,着力于四边,将中间虚掉,实者虚之,虚者实之,正者偏之,偏者正之,使画面的形式美产生新奇的变化,在有限的平面空间中,营造出令人无限遐想的画面空间。这是潘天寿对传统构图的一种突破。
吴冠中曾将潘天寿和八大山人的构图原则进行了对比,认为“八大的画基于动,表达流逝的美,他努力在形象中追求不定型。潘画立足于稳、静及恒久,着意于铸型。”潘画善于在平面分割中拉大差距、增强对比,这种构图能给人以“强烈、紧张、严肃、惊险及激动等等感觉”。这些分析都是很有启发性的。
潘天寿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他大胆的创新精神。
是画作于1963年元旦,谨以此画祝各位读者朋友新年快乐!新的一年平安喜乐,诸事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