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美术馆“水彩安徽”项目中,艺术家示范水彩画创作
2025年春节期间,安徽省美术馆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其中“水彩迎新春”活动吸引了众多目光。过去的一年,安徽省美术馆通过“水彩安徽”项目,培养了大批水彩艺术粉丝,春节期间的活动更是将这些粉丝的热情推向高潮。从专业艺术家到普通市民,从高校学生到青少年儿童,水彩艺术的魅力在安徽大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水彩安徽”项目是安徽省美术馆在2024年推出的一项年度美育工程,旨在充分利用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展区首次落户安徽的重大机遇,积极发挥优秀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引导力,全力激发社会对水彩艺术的关注和热爱。项目自启动以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成功掀起了安徽的“水彩热”,让更多人感受到水彩艺术的独特魅力。
艺术与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
安徽拥有深厚的徽文化底蕴,黄山、新安江、皖南古村落等自然与人文景观为水彩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水彩安徽”项目通过“水彩写生行”等活动,组织艺术家和爱好者深入安徽各地,用画笔记录下这片土地的诗意与美学。春季的“查济水彩行”、夏季的“水彩大黄山”、秋季的“水彩梦徽州”、冬季的“为春天着色”,每一场活动都紧扣安徽地域特色,将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语言,强化了参与者的地域认同感。
此外,项目还将水彩艺术与安徽旅游相结合,吸引了大量艺术爱好者深度体验安徽的风土人情。这不仅推动了“艺术+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让更多人通过艺术的方式重新认识了安徽的文化与自然景观。
多元化的美育实践平台
“水彩安徽”项目通过多种形式打破了艺术“高冷”的壁垒,让水彩艺术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水彩材料易得、技法灵活,适合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公众参与。项目团结了皖籍参展艺术家组建成一支专业的“美育合伙人”团队开展普及和教学工作,累计现场导赏172场1160小时15827人次;录制系列视频播放量达13.5万次;开展20余场现场教学,直接参与观众逾8000人次。“美育合伙人”已成为了美术馆的一块金字招牌。项目推出的“水彩一隅”自助式绘画站位于美术馆二楼开放式展厅,观众可以在这里观看教学视频、自助绘制水彩卡,自开放以来,累计接待体验观众89409人次,成为美术馆热门打卡区域之一。
针对不同群体,项目还设计了多样化的活动。例如,“大学前·水彩速成班”为应届高中毕业生提供了50课时的水彩课程,内容包括材料初探、展厅临摹、户外写生等,帮助他们提前接触和了解水彩艺术。
培养新生代水彩力量
“水彩安徽”项目不仅注重艺术的普及,还致力于培养安徽水彩创作的新生代力量。项目联合省内20余所高校,成立了“馆校水彩联盟”,将水彩教学列为2024年春季艺术类教学重点。通过“水彩创作季”“高校成果展”等活动,调动了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培养了一批“水彩新生代”。
为了系统记录教学全周期动态,项目还制作了安徽首部水彩教学纪录片。纪录片通过走访多所高校、采访学科带头人及学生代表等,全面展现了水彩教学的过程与成果,不仅为水彩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也为未来的艺术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学术研讨与互动展览
“水彩安徽”项目不仅在艺术普及和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在学术研讨和展览展示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该项目邀请了知名水彩艺术家陆庆龙、应金飞、陈勇劲、丁寺钟等举办系列讲座,内容涵盖水彩画的当代语言发展、材料探索、艺术地域性等多个话题,吸引了大量专业观众和艺术爱好者;组织“纸本绘画的当代发展与青年创作的未来探索”学术研讨会和“担负新使命谱写新华章”安徽省青年艺术家创作座谈会,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交流和探索的平台。
在展览方面,项目推出了“水彩安徽——安徽省高校教学成果展”和“安徽省水彩画学会青年纸本绘画提名展”。前者展出了全省高校师生的270件作品,吸引了超十万人参观;后者遴选30名青年水彩艺术家的86件作品展出,展现了安徽水彩艺术的蓬勃生机。入选师生现场开展点评教学、创作分享,同期线上展厅“我最喜爱的作品”投票活动收到35055份有效投票,40件作品获得“最受观众喜爱作品奖”。这些展览不仅展示了安徽水彩艺术的最新成果,也为公众提供了欣赏和学习的平台。
社会影响与未来展望
“水彩安徽”项目自启动以来,累计吸引了23万人次参与,全省20余所高校美术专业师生集体参与,累计开展千余课时活动,线上点击量超过20万,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不仅推动了水彩艺术的普及与创新,还为安徽的文化传承、社会美育和区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5年,这场关于美与文化的旅程将继续前行,让安徽的文化与自然之美通过艺术的方式传遍四方。安徽省美术馆将继续深化项目内容、拓展跨界合作,探索水彩艺术与非遗技艺的结合,推动水彩艺术语言的本土化创新,努力成为地域性艺术公教的典范,为全民美育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