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雁东南飞》240×124cm 纸本指墨 2025年
首先,我要衷心感谢刘万鸣的盛情邀请,让我有机会来到山东美术馆,亲临他的“与物为春”展览现场,与他共同分享这份沉甸甸的艺术成果。说实话,我没想到——作为美术界的重要领导者,刘万鸣公务如此繁忙,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创作出500余件高质量的作品,这实在令人惊叹!
我不禁思索:回望那些赫赫有名的大画家,有哪一位能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之余,不仅保持高产,更能以如此深厚的艺术魅力打动观众?更何况,这些作品尺幅跨度极大——最高的达五米以上,气势恢宏;最小的不过盈寸,却精妙入微。这种在“致广大”与“尽精微”之间自由切换的能力,在古今中外的画家中都极为罕见。
更令我感动的是,刘万鸣作画,不是在“描”,而是在“写”——如同写文章、写诗词一般,将自己真实的情感倾注于笔端。他的画面看似由细密的无数点染构成,仿佛耗时极久,实则在该放笔处,挥洒自如、轻松畅达。这种“轻松”,并非技术上的随意,而是中国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一种由内而外的从容与自信。
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小动物、人物,还是山石草木,凡需精微处,皆一丝不苟;凡需抒怀处,则纵笔放怀。这正契合徐悲鸿先生所言的“致广大而尽精微”。而刘万鸣恰恰将这两者完美统一。
有人说他的画是文人画,我认同。但他的文人画,并非孤芳自赏的旧式雅趣,而是饱含时代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当代表达。那种扑面而来的时代感、开阔的胸襟与宏大的气魄,是古人难以企及的。因此,我认为,刘万鸣无论用工笔、写意,还是指墨画,都在悄然改写中国水墨画的发展进程——他不是简单地延续传统,而是在守正中开拓新境,将中国画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当今画坛人才济济,许多画家技法娴熟、造型精准,有的甚至工细入微、惟妙惟肖。但我想强调:仅凭“画得像”或“功夫深”,尚不足以称其为真正的艺术家,更遑论“大画家”。真正的大画家,必须具备鲜明的个性与真挚的情感表达。而刘万鸣的作品,恰恰充满了诗意、温度与独特的艺术语言——正是这种不可复制的个性,使他的画能够直抵人心,引发共鸣。这才是衡量一位艺术家卓越的核心标准。
眼看闭馆时间将至,我仍觉意犹未尽。这场展览带给我的震撼与思考太多太多,一时难以尽述。
(文/蒋代明,画家、蒋兆和之子)